清代宮廷畫與職業(yè)畫家和文人畫家作品相比,有其獨特的藝術(shù)風格,因此辨?zhèn)畏椒ㄒ灿行┎煌?/DIV>
從署款的形式看,清代宮廷畫都用工整的楷書豎行書寫“臣××恭畫”、“臣××恭繪”、“臣×××奉敕恭畫”等字樣,畫家姓名之前必須冠有一個“臣”字,表示此畫是為皇帝而作。這些宮廷畫,除在畫幅上署款、鈐印外,幾乎不再書寫其他文字,與文人畫家可以在畫上任意題詩或題記不同。這為鑒定宮廷畫的真?zhèn)翁峁┛煽恳罁?jù)。此外,還有一部分為皇帝或后妃畫的肖像畫,畫家則根本不能署名。這給后人判斷此畫作者帶來困難,卻為鑒定宮廷肖像畫真?zhèn)翁峁┳糇C。清代宮廷畫的款題書法多為“館閣體”,書風端莊嚴謹,運筆橫平豎直,一絲不茍,代表書家有王際華、汪由敦、成親王(永瑆)等。這種“館閣體”與明代的“館閣體”相比,卻又有區(qū)別:前者運筆橫平豎直,規(guī)規(guī)矩矩;后者運筆平正圓潤,另有一番風味。宮廷書畫家款題書法習慣,還有各自的特點。比如郎世寧,署款大都是規(guī)規(guī)矩矩的楷書,個別為仿宋字體,這種款書均不是他的真跡,而是別人的代筆,故不能作為鑒定其作品真?zhèn)蔚囊罁?jù)。從傳世之作看,凡郎世寧真跡只署“郎世寧”三字款,而署“朗世寧”或“郎士寧”者均為偽作。因為“郎世寧”是他來到中國后所起的漢名,不能用同音字替代。又如宮廷畫家王原祁,早年款題書法比較方正拘謹,頗接近董其昌,中晚年以后,書風發(fā)生了變化,書法結(jié)體方長,行書字寫得拖拖拉拉,有拖泥帶水之嫌,其橫筆略為上挑,由左下向右上傾斜,中鋒圓筆居多,結(jié)構(gòu)嚴謹。從傳世作品看,凡是王原祁的真跡畫,其“王原祁”三字中“原”字倒數(shù)第二筆豎“亅”位置偏右,一筆直下,如“原”,而偽作中“原”字筆法與真跡不符,多寫成“原”,即倒數(shù)第二筆不偏右。
從題材內(nèi)容看,清代宮廷畫與前代宮廷畫相比,無顯著的區(qū)別,主要有五方面內(nèi)容:裝飾宮殿及作玩賞用的的花卉、翎毛、走獸畫;歷史人物故事;記錄當時重大事件等紀實性畫;皇帝和妃嬪的肖像畫;宗教題材畫,特別以喇嘛教為題材的道釋畫。但清代宮廷畫仍有自己的特色,歷史故事畫極少,而紀實性的重大事件和人物畫特別盛行,中西合璧畫(特別康、雍、乾三朝)占了畫壇的主要位置。這是清代宮廷畫的兩大特點。
在裝潢形制上,清代宮廷畫新出現(xiàn)了黑地瓷青紙折扇、玻璃畫、大掛屏、貼落等形制,這些是以前沒有的。還出現(xiàn)了長達20多米甚至80多米的長卷畫,如《康熙南巡圖》(十二卷)《康熙六旬萬壽圖》(二卷)、《乾隆南巡圖》(十二卷)、《塞宴四事圖》、《萬樹園賜宴圖》等高頭巨幅的大畫,都是史無前例的巨構(gòu)。只憑這一點,就能斷定該畫的大致年代。但憑裝潢鑒定書畫,只能斷前,而不能斷后,因為前代無法利用后代出現(xiàn)的形制裱畫,而后代可以利用前代形制作偽。清宮廷畫的包裝,用料也十分考究,裝潢精致、華美而富麗,具有皇家氣魄,這是其他畫無法比擬的。
從清代宮廷畫的特點看,無論是花鳥、山水畫,還是人物畫,畫風都工整細致,法度嚴謹,色彩富麗堂皇,皇家氣派十足。按畫法分,可概括為兩類:一是中西合璧畫,在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時最盛行;二是是地道的傳統(tǒng)中國畫。二者風格完全不同,故鑒別方法也不一樣